济源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招聘 > 试题资料

2020年河南教师招聘每日教综练习(6月17日)

华图教育 | 2020-06-17 09:02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经常借助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问题

  2.鲁班因茅草划破了手指而发明了锯子,影响其创造性活动的心理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学习迁移

  C.思维定式 D.功能固着

  3.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以后,容易用习以为常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倾向是( )

  A.学习准备 B.思维定势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4.让学生实际动手去制作贺卡、图片、模型等物品,以培养其创造性的方法是( )

  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假设训练

  5.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通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而且最初看 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这里所描述的是( )现象。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6.人们为什么要采用启发式策略( )

  A.提高记忆容量 B.保证问题解决的正确

  C.缩短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间 D.提高想象力

  7.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 )

  A.流畅性、应用性、灵活性 B.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C.整体性、具体性、灵活性 D.变通性、独特性、可操作性

  8.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9.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暂时停下思考,去做别 的事,过几天可能忽然想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是因为( )

  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

  10.下列关于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B.高智商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C.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D.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11.老师在出考题时将某知识点放在一段新材料中,这是影响问题解决的( )因素发生了改变。

  A.认知策略 B.知识经验

  C.功能固着 D.问题情境

  12.关于头脑风暴的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

  B.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地提出设想或观点,但禁止异想天开

  C.注重相互启迪,激发灵感

  D.此法容易引发创造性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C.自觉思维 B.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态度与品德形成的( )

  A.依从性 B.内化性

  C.从众性 D.认同性

  15.将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并遵循儿童的发展阶段开展德育,这种行 为模式( )

  A.价值澄清模式 B.集体教育模式

  C.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16.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常见的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的方法有( )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A.问题表征 B.原型启发

  C.已有知识经验 D.情绪

  3.下列做法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是( )

  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B.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C.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 D.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4.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 )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 )

  A.他评道德 B.自评道德

  C.他律道德 D.自律道德

  6.下列属于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是( )

  A.家庭教育失误 B.遗传的影响

  C.学校教育不当 D.性格上的缺陷

  三、判断题

  1.创造性与智商之间是线性关系。 ( )

  2.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

  具有变通性。 ( )

  3.创造性是天生的,主要靠学生的悟性,很难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培养。 ( )

  4.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 )

  5.态度的认知成分通常会有偏见性。 ( )

  6.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理解问题的就是形成问题表征。画图表,画线路图是表征的一种形式。

  2.答案:A

  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启发在创造性解决问题 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联想,人们可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答案:B

  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 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

  4.答案:C

  解析:让学生实际动手培养其创造性的方法是自我设计训练。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可以节省时间。故本题选择 C。

  7.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对 创造性的测量也重在考查这些特征。故本题选择 B。

  8.答案:D

  解析:发明创造属于问题解决。

  9.答案:B

  解析:酝酿效应是指一时难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当过段时间后,可能会忽然想出问题 的解决方案

  10.答案:A

  解析:高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不可能低。创造性与智商的相关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低 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 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④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所以 A 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机强度、智力水平、定 势和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问题情境与外界环境等。将某知识点放在一段新材料 中,是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所以此题选 D。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题干没有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发生改变。知识经验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题干也 没有强调学习者的知识或经验的增加。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 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不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头脑风暴中鼓励异想天开。

  13.答案:D

  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14.答案:B

  解析: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 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5.答案:C

  解析: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 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16.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个体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之一,是激发道德动机和进行自我监督的内心力 量,是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它左右着行为的决策与发动。

  17.答案:B

  解析: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 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 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 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18.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常见的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和头脑风暴训练。

  2.答案:ABCD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3.答案:ABCD

  解析:在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5)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4.答案:ABCD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5.答案:CD

  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 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6.答案:ACD

  解析:遗传对不良行为没有影响。A 项和 C 项属于不良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D 项属于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

  三、判断题

  1.答案:错误

  解析:创造性与智商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独立,又在某些条件存在着相关性。

  2.答案:正确

  解析: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说的都是思维的变通性。

  3.答案:错误

  解析:创造性是由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倾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结果。创造性是 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起来的。

  4.答案:正确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5.答案:正确

  解析: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现象都反映了态度认知成分的偏见性。

  6.答案:正确解析:略。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