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了“请、清、情、晴”一组字后,有助于对另一组字“幕、基、募、慕、暮”的学习。 这种学习现象是产生了( )
A.正迁移 B.低路迁移
C.水平迁移 D.特殊迁移
2.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3.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4.“水下打靶”实验说明了下列哪一因素在迁移中的作用?( )
A.共同要素 B.经验概括
C.关系认知 D.形式训练
5.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这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这观点属于( )
A.概括说 B.相同要素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6.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事例或案例
7.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的阶段属于(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8.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类型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9.安德森和加涅等人认为,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包括陈述——联合——自动化三个阶段, 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而不用花更多的精力去想字如何写,这种情况属于( )
A.陈述阶段 B.运用阶段
C.联合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0.物理课讲惯性时,不仅要举固体的惯性现象,也要举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这样才容 易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这运用了( )
A.变式 B.定势
C.直观 D.正例和反例的配合
1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12.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学习迁移客观影响因素的是( )
A.前后两次学习教材有无共性 B.学习者的分析和概况能力
C.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D.原有认知结构
2.以下现象可以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发生的是( )
A.突出不同学习情境中的相同要素,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正迁移
B.抓住关键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对相近概念的理解
C.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
D.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3.促进学生迁移能力形成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A.精选教材 B.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教授学习策略 E.提高迁移意识性
4.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需要通过两个环节来实现,即( )
A.直观 B.抽象
C.概括 D.归纳
5.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上位学习
D.下位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
6.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
三、判断题
1.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 ( )
2.知识的迁移和基础知识技能的多少没有关系。 ( )
3.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必然包含着迁移。 ( )
4.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一般分为知识理解、巩固、应用三个阶段,其中知识巩固是中心环节。
( )
5.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 )
6.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 )
2018 年 10 月 28 日每日一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题干中表述的“有助于”即正向促进作用的迁移。
2.答案:B
解析:学生是先学习初等数学,然后再学习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的学习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初 等数学,这是一种积极的影响,所以是逆向正迁移。
3.答案:A
解析:正迁移和负迁移是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和性质来划分的一种迁移方式。正迁移是一种 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存在积极的影响,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存在不利的影响。
4.答案:B
解析:“水下击靶”实验说明的是经验概括在迁移中的作用。
5.答案:B
解析:桑代克等人用大量实验证明,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 领域。迁移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这些都是对形式训练说的否定,也使迁移的研究有所深入。
6.答案:C
解析:根据经验类化说的观点,越是抽象的原理越能够更好的迁移到其他知识上。学科的基 本概念与原理是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比如“触类旁通”就是这个意思。
7.答案:A
解析: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属于原型定向阶段。
8.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
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正方形属于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是下位学习。
9.答案:D
解析: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 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10.答案:A
解析:变式指的是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变式进行限定和增 加例子,掌握概念本质。题目中惯性本身的核心概念并不会因为固体,液体气体而改变。
11.答案:D
解析: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
12.答案:C
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
解析:题干问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客观因素,BD 选项为个人主观因素。
2.答案:ABCD
解析:要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从而带动更好的学习,就要遵循以下几点:(1)突出不同学习情境中的相同要素,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正迁移;(2)抓住关键概念的本质特征, 促进学生对相近概念的理解;(3)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4)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5)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3.答案:ABCDE
解析:促进学生有效的迁移可采取如下措施:(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合理编排教 学方式,促进迁移;(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4.答案:AC
解析: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需要通过直观和概括这两个环节来实现。
5.答案:CDE
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 习。
6.答案:ABC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如阅读,运算技能等。
三、判断题
1.答案:错误
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自发的。
2.答案:错误
解析:基础知识和技能越多,学习迁移越容易发生。
3.答案:正确
解析:有意义学习是指新旧材料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过程, 这一过程必然包含着迁移。
4.答案:错误
解析: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理解)、知识保持(巩固)和知识的提取(应用)三个阶段。知识的获得是中心环节。
5.答案:错误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题干描述偏向程序性知识。
6.答案:正确
解析:知识获得包括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